有位妇女很想有个女儿,可是却生了个男孩。为了“补偿”,她不但给儿子取了个女性化十足的名字,还让他穿花裙子、涂口红、染指甲,让他跟女孩子一起玩耍。四五年以后,烦恼出现了:她发现儿子越来越“娘娘腔”,说起话来嗲声嗲气,喜欢玩“过家家”之类的游戏。与此同时,他常常受到其它男孩的讥讽嘲笑,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、胆小起来。
这位妇女是应该感到后悔的。儿童到了一定年龄还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性别,一味去模仿异性的穿着、言行、举止,到了相当程度,就有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。最近,心理学家调查了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,发现希望自己是异性的学生竟占被调查者的13.9%,可见,性别认同障碍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。
性别认同障碍的产生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。据国内心理学家对一些病例的剖析,认为它主要与抚养方式不当及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两大因素有关。
性别认同障碍必须从幼年起进行防范。做父母的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正常性别角色的教育,强化孩子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心理体验,无论在衣着、举止、游戏等方面都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性别,而不能凭父母爱好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不同的性别认同。
当然,家长也不必在这方面过于敏感。例如,不必非得让男孩参加竞争性活动不可,也不必阻拦女孩玩枪弄棍,而只许她玩洋娃娃。现代研究认为,健康的人格应该兼有男性和女性的气质,这样的人才能更灵活自如地表现自我和适应环境。一般来说,当孩子经常表露出不当的性别角色倾向,如男孩常说:“我是个女孩”、“长大后我要当妈妈、生孩子”时,坚持要穿异性服装和在举止、外表、行为方面乐意扮演异性角色,对异性玩具倍感兴趣时,家长就必须引起警觉了。
心理学家认为,只要家长引导有方,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,4—12岁之间的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,是极有可能得到纠正的。